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晚期产后出血如何预防

2025.09.29 15:54

晚期产后出血可通过加强产前检查及时发现高危因素、分娩时规范操作减少产道损伤、产后密切观察子宫收缩及恶露情况、避免过早剧烈活动或过度劳累、保持良好卫生习惯预防感染。具体分析如下:

1.加强产前检查及时发现高危因素:孕期定期检查有助于识别可能增加晚期产后出血风险的状况,如胎盘异常、子宫瘢痕等。通过超声等手段评估胎盘位置及子宫状态,提前制定分娩方案。存在高危因素时,需加强产后监测,必要时提前干预。

2.分娩时规范操作减少产道损伤:正确处理产程,避免急产或产钳使用不当导致宫颈或阴道撕裂。胎盘娩出后仔细检查是否完整,残留组织需及时清除。缝合伤口时确保止血彻底,减少血肿形成风险。

3.产后密切观察子宫收缩及恶露情况:产后24小时内重点监测宫底高度及硬度,发现宫缩乏力立即按摩或用药促进收缩。记录恶露量、颜色及气味,异常增多或持续鲜红需警惕出血。哺乳可刺激宫缩,应鼓励早开奶。

4.避免过早剧烈活动或过度劳累:产后身体处于修复阶段,过早负重或运动可能增加腹压,影响子宫复旧。建议卧床休息与适度活动结合,逐步恢复日常行动。提重物、长时间站立等行为需严格限制。

5.保持良好卫生习惯预防感染:产后恶露易滋生细菌,需勤换卫生用品并清洗外阴。禁止盆浴或性生活,防止病原体上行感染。出现发热、腹痛或恶露异味应及时就医,避免感染导致子宫收缩不良。

晚期产后出血与多环节相关,需从孕期至产后全程关注。出现头晕、心悸等贫血症状或出血量超过月经量,必须立即就医。饮食需营养均衡,促进组织修复,但避免过度进补。情绪波动可能影响恢复,家属应给予充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