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新生儿败血症应该注意什么

2025.09.08 17:11

新生儿败血症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严格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营养支持、及时处理并发症。具体分析如下:

1.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新生儿败血症病情进展迅速,需持续观察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指标。体温不稳定是常见表现,可能出现发热或低体温。心率过快或过缓提示循环系统受累。呼吸频率异常可能伴随肺部感染或代谢紊乱。血压下降需警惕休克风险。监测血氧饱和度可评估组织供氧情况。任何异常变化均需立即干预,避免病情恶化。

2.严格无菌操作:新生儿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善,易受病原体侵袭。诊疗过程中需严格执行手卫生,使用消毒器械。静脉穿刺、留置导管等操作需规范无菌流程。病房环境定期消毒,减少交叉感染风险。母乳喂养前清洁乳头,避免经口传播病菌。接触新生儿前后必须彻底洗手,防止医源性感染。

3.合理使用抗生素:败血症确诊后需尽早经验性用药,覆盖常见致病菌。根据血培养结果及时调整抗生素种类和剂量。用药期间监测肝肾功能,避免药物毒性积累。疗程需充足但不宜过长,防止耐药性产生。联合用药时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停药指征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综合判断。

4.加强营养支持:感染状态下新生儿代谢需求增加,需保证充足热量摄入。优先选择母乳喂养,提供免疫活性物质。无法经口进食者采用鼻饲或静脉营养。注意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纠正电解质紊乱。监测体重变化评估营养状况。少量多次喂养可减轻胃肠负担,避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5.及时处理并发症:败血症可能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需针对性干预。休克者扩容补液,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呼吸衰竭需氧疗或机械通气。惊厥发作时给予镇静药物。肾功能损害调整液体量及药物剂量。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需补充凝血因子。脑膜炎者加强降颅压治疗。

诊疗过程中需保持环境温度稳定,避免寒冷刺激加重代谢紊乱。家属宣教重点包括识别预警症状如喂养困难、反应低下等。出院后定期随访评估生长发育情况。医疗团队需多学科协作,确保救治流程高效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