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脑梗塞可分为几种

2025.09.11 19:33

脑梗塞可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心源性脑栓塞、腔隙性脑梗塞、分水岭脑梗塞、其他原因导致的脑梗塞。具体分析如下:

1.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主要由大中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引起。常见于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等部位。病理表现为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最终阻塞血流。临床症状与受累血管支配区域相关,可能出现偏瘫、失语等。早期溶栓或取栓治疗可改善预后,长期需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

2.心源性脑栓塞:心脏疾病如房颤、瓣膜病等导致血栓脱落,随血流阻塞脑动脉。发病急骤,症状较重,常见大面积脑梗塞。栓塞多累及大脑中动脉分支,易合并出血转化。治疗需抗凝或抗血小板,同时处理原发心脏问题。预防复发是关键,需定期监测心脏功能。

3.腔隙性脑梗塞:小穿支动脉闭塞引起,病灶直径通常小于1.5cm。高血压是主要诱因,好发于基底节、丘脑等区域。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部分表现为单纯运动或感觉障碍。预后相对较好,但多次发作可能导致血管性认知障碍。控制血压是防治核心。

4.分水岭脑梗塞:两支动脉交界区因低灌注发生缺血,常见于严重低血压或颈动脉狭窄。病灶呈条索状,症状多样,可能表现为意识模糊或肢体无力。治疗需纠正低灌注状态,必要时行血管重建手术。长期管理需避免脱水或过度降压。

5.其他原因导致的脑梗塞:包括血管炎、血液病、遗传性血管病变等罕见原因。临床表现因病因不同而异,诊断需结合详细病史及特殊检查。治疗需针对原发病,部分病例需长期免疫调节或输血支持。

脑梗塞急性期需尽快就医,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窗可能遗留严重后遗症。康复训练应尽早开始,以促进功能恢复。饮食宜低盐低脂,避免吸烟饮酒。定期复查脑血管情况,调整药物方案。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