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肝胆汁淤积症是怎么引起的

2024.12.31 08:17

肝胆汁淤积症的引起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因素、激素水平变化、药物作用、自身免疫异常、肝脏疾病。具体分析如下:

1.遗传因素:某些基因的突变可导致肝胆汁淤积症的发生。这些基因可能影响胆汁酸的转运、代谢等过程。例如,一些遗传性胆汁淤积症是由于编码胆汁酸转运蛋白的基因缺陷,使得胆汁酸不能正常地从肝细胞转运到胆管,从而在肝内淤积。这种情况下,往往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可能在出生后不久或者儿童时期就发病。目前针对遗传性肝胆汁淤积症,主要是通过一些支持性的治疗来缓解症状,改善肝功能,如补充脂溶性维生素等。

2.激素水平变化:女性在孕期时,体内激素水平会发生显著变化,这是孕期肝胆汁淤积症的一个重要原因。雌激素水平升高会抑制毛细胆管膜上的转运蛋白,减少胆汁酸的排泄,同时还会使肝窦状隙膜对胆汁酸的摄取减少,从而导致胆汁酸在肝内淤积。一般在孕期出现皮肤瘙痒、黄疸等症状。孕期需要密切监测肝功能和胆汁酸水平,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以减轻胆汁淤积的情况。

3.药物作用:部分药物可能会引起肝胆汁淤积。一些抗生素如红霉素、氯丙嗪等,可能干扰肝细胞的正常功能。这些药物进入人体后,会影响胆汁酸的代谢途径或者直接损害肝细胞内的胆管结构,导致胆汁的排泄受阻。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如果出现胆汁淤积相关症状,如黄疸、右上腹不适等,应及时停药,并进行肝功能检查。停药后,胆汁淤积的情况可能会逐渐缓解。

4.自身免疫异常:自身免疫性肝病常常伴有肝胆汁淤积的表现。当机体免疫系统紊乱时,会错误地攻击自身的肝脏组织,包括胆管细胞。例如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就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攻击肝内小胆管,导致胆管炎症、破坏,胆汁排泄不畅而淤积。这种疾病通常需要长期的免疫调节治疗,如使用熊去氧胆酸等药物来改善胆汁淤积和肝功能。

5.肝脏疾病:各种肝脏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都可能引发肝胆汁淤积。在病毒性肝炎时,病毒感染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的炎症、坏死,影响胆汁酸的代谢和排泄。肝硬化时,肝脏的结构发生改变,肝内血管和胆管的正常结构被破坏,胆汁的流动受到阻碍,从而导致胆汁淤积。对于肝脏疾病引起的胆汁淤积,关键在于治疗原发病,如抗病毒治疗病毒性肝炎,针对肝硬化进行相应的保肝、抗纤维化等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肝胆汁淤积症患者应避免饮酒,因为酒精会进一步损害肝脏功能。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尤其是脂溶性维生素,以补充因胆汁淤积可能导致的吸收不良。同时,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复查肝功能、胆汁酸等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