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关节扭伤如何鉴别

2025.09.15 22:25

关节扭伤可通过肿胀程度、疼痛特点、活动受限范围、皮肤颜色变化、关节稳定性进行鉴别。具体分析如下:

1.肿胀程度:关节扭伤后局部组织液渗出增加,导致肿胀迅速出现,肿胀范围与损伤程度呈正相关。轻度扭伤肿胀局限,重度扭伤可能扩散至整个关节周围,触诊时有明显紧绷感。肿胀通常在24小时内达到高峰,需与骨折或韧带断裂导致的弥漫性肿胀区分。

2.疼痛特点:扭伤疼痛多集中于关节一侧或特定韧带附着点,按压时疼痛加剧。活动时疼痛呈锐痛或撕裂样痛,静止时转为钝痛。需注意与骨折的持续性剧痛或神经压迫导致的放射性疼痛区别,后者疼痛范围常超出关节区域。

3.活动受限范围:扭伤后关节主动与被动活动均受限,但被动活动幅度通常大于主动活动。例如踝关节内翻扭伤时,足背外翻动作受限明显,而外力辅助下仍可完成部分活动。若关节完全无法活动或出现异常活动,需警惕韧带完全断裂或脱位。

4.皮肤颜色变化:扭伤初期因毛细血管破裂出现皮下淤青,颜色从红紫色逐渐转为黄绿色。淤青分布多沿韧带走向,若淤青迅速扩散或伴随皮肤苍白,提示可能存在血管损伤。需观察皮肤温度变化,局部发热可能提示炎症反应加剧。

5.关节稳定性:通过应力测试评估韧带完整性。如膝关节扭伤时进行抽屉试验,若关节松动幅度明显增加,提示交叉韧带损伤。稳定性检查需在无剧烈疼痛时进行,避免二次损伤。需结合影像学排除微小骨折或骨裂导致的假性松弛。

关节扭伤后48小时内避免热敷或按摩,防止加重肿胀。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使用弹性绷带时注意松紧度,避免影响血液循环。若症状持续超过一周或出现关节畸形,需及时就医排除复杂损伤。康复训练应在无痛范围内逐步开展,以恢复关节功能为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