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什么是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2025.07.29 15:21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骨髓炎,通常表现为骨组织的急性炎症和脓液形成。这种疾病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但也可能影响成人,尤其是那些有基础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感染通常通过血液传播,也可能由于外伤、手术或邻近组织感染而引起。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主要症状包括局部疼痛、肿胀、发热和功能障碍。感染的部位可能会出现红肿和压痛,患者常常感到全身不适。早期诊断对于治疗至关重要,通常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测来确定病因。X光、MRI或CT扫描可以帮助评估骨髓的状态,发现脓肿或骨质破坏。实验室检查中,血液中的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水平通常升高,提示存在感染。确诊后,治疗方案通常包括抗生素的使用,严重病例可能需要手术引流脓肿或清除坏死组织。

在治疗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时,需特别注意用药的选择和疗程的坚持,确保抗生素能够有效控制感染,避免耐药菌的产生。定期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也非常重要。患者应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增强身体抵抗力,促进康复。在康复期间,适当的物理治疗有助于恢复功能,但应避免过度负荷,以免加重病情。定期随访,观察是否有复发或并发症的迹象,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需加强对原发病的管理,以降低感染风险。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早期识别和及时干预是确保良好预后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