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脊椎化脓性骨髓炎分急性和慢性吗

2025.07.30 15:59

脊椎化脓性骨髓炎确实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脊椎化脓性骨髓炎通常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病程较短,症状明显,常伴随发热、局部疼痛及脊柱活动受限等表现。慢性脊椎化脓性骨髓炎则是指病程较长,症状可能较为隐匿,常常在急性期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后发展而来,患者可能会经历反复的疼痛和不适,甚至出现脊柱畸形。

急性脊椎化脓性骨髓炎的病因多与细菌感染有关,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感染途径可以是血hematogenous传播、直接损伤或手术后感染等。急性期的症状通常较为明显,患者可能会出现高热、寒战、局部压痛、脊柱活动受限等,影像学检查如MRI或CT可以帮助确诊。治疗上,抗生素的使用是关键,通常需要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性进行选择,必要时还需进行外科干预以清除脓肿或坏死组织。慢性脊椎化脓性骨髓炎则可能由于急性期未得到有效控制,导致感染持续存在,形成慢性病灶。此时,症状可能不如急性期明显,但患者常常会感到持续的背痛、乏力,甚至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影像学检查可能显示脊柱的结构改变,如椎体塌陷或脓肿形成,治疗上则需要综合考虑抗生素治疗、手术清创及康复等多方面的措施。

在处理脊椎化脓性骨髓炎时,需要注意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急性病例,及时的抗生素治疗和必要的外科干预至关重要。慢性病例则需关注病史和症状的变化,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以监测病情进展。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免疫功能及合并症也会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定期随访和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