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义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内科

中医经脉与血管的关系

2025.06.27 17:23

中医经脉与血管是两种不同的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经脉是中医理论中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表里上下的通路系统,而血管是现代解剖学中输送血液的管道结构。经脉涵盖的范围更广,不仅包括气血运行,还涉及能量和信息传递;血管则主要承担血液循环功能。两者在人体生理功能上存在交叉,但理论基础和观察角度截然不同。

中医经脉学说形成于古代,基于整体观念和功能联系,将人体视为有机整体。经脉包括十二正经、奇经八脉等,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如心经、肝经等。血管系统则通过解剖可见,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负责运输氧气、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现代研究发现,部分经脉循行路线与血管分布存在重叠,例如手太阴肺经与桡动脉路径相近,但经脉的功能远不止血液循环,还涉及神经、内分泌等多系统调节。中医通过针刺、艾灸等刺激经脉,可调节气血,改善血管功能,如促进局部微循环,说明两者在生理上相互影响。

需注意经脉并非血管,不可简单等同。中医经脉是功能性概念,无法完全用解剖结构解释,而血管是实体组织。研究两者关系时,应避免机械对照,需结合中西医理论差异。临床实践中,调理经脉可改善血液循环,但血管病变如动脉硬化仍需结合现代医学诊疗。理解经脉与血管的关系,有助于整合中西医优势,但不可混淆概念或片面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