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涛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耳鼻喉科

怎么治疗鼓膜穿孔

2025.06.30 16:16

鼓膜穿孔可通过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感染、使用抗生素滴耳液预防或控制炎症、手术修补促进愈合、避免用力擤鼻减少压力刺激、定期复查监测恢复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1.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感染:鼓膜穿孔后外耳道与中耳直接相通,水分进入可能引发感染。洗头洗澡时可用防水耳塞或棉球堵住外耳道,游泳需严格禁止。潮湿环境易滋生细菌,导致化脓性中耳炎,加重穿孔损伤。若耳道不慎进水,可将头偏向患侧轻跳排出,切勿用尖锐物品掏挖。

2.使用抗生素滴耳液预防或控制炎症:局部用药能直接作用于穿孔边缘,抑制细菌繁殖。常用氧氟沙星等滴耳液,每日2-3次,每次3-4滴。滴药前需清洁外耳道分泌物,滴药后按压耳屏助药液渗透。若伴随发热或耳周红肿,需联合口服抗生素。用药周期通常不超过两周,避免耐药性。

3.手术修补促进愈合:适用于穿孔较大或长期未愈的情况。常见方法包括颞肌筋膜修补或软骨移植,在显微镜下将移植物贴合穿孔边缘。术后需保持头部制动48小时,避免剧烈运动或气压变化。约90%患者术后1-2个月鼓膜完全愈合,听力明显改善。

4.避免用力擤鼻减少压力刺激:擤鼻时咽鼓管瞬间开放,气流冲击可能扩大穿孔。应单侧交替轻擤,或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感冒或鼻炎发作时及时治疗,减少分泌物堵塞咽鼓管。乘坐飞机或潜水需谨慎,气压骤变可能导致穿孔加重。

5.定期复查监测恢复情况:小型穿孔通常3-4周自愈,需每两周检查一次。医生通过耳镜观察愈合进度,评估是否需调整治疗方案。若出现耳痛加剧、流脓或听力下降,需立即复诊。慢性穿孔可能需长达半年随访,防止继发胆脂瘤。

治疗期间禁止自行使用偏方或药物,避免烟酒及辛辣食物。听力恢复前需远离噪音环境,防止耳道受压或外伤。儿童患者应加强看护,避免异物入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