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用什么药

2025.09.11 17:28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治疗以光疗为主,药物为辅。病情较轻时可通过蓝光照射降低胆红素水平;若溶血严重或胆红素升高较快,需结合药物干预,常用药物包括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及苯巴比妥等。具体用药需根据病因、胆红素值及并发症综合评估,不可自行滥用。

溶血性黄疸的药物治疗需针对不同环节。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IVIG能阻断溶血进程,适用于Rh或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通过抑制抗体与红细胞结合减少破坏。白蛋白可与游离胆红素结合,预防胆红素脑病,尤其适用于早产儿或血清白蛋白偏低者。苯巴比妥可激活肝酶活性,促进胆红素代谢,但起效较慢,多用于慢性溶血或预防复发。部分病例需配合补液、纠酸等支持治疗。溶血严重时可能需换血疗法,此时药物仅作为辅助手段。

用药期间需严格监测胆红素、血红蛋白及肝功能。免疫球蛋白可能引起发热或过敏反应,输注时应控制速度;白蛋白禁用于心力衰竭患儿,避免血容量骤增。苯巴比妥长期使用可能影响认知发育,疗程不宜超过一周。光疗与药物联用时可增加不显性失水,需及时补充液体。母乳喂养暂停期间可改用配方奶,确保营养供给。所有药物均需在新生儿科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与磺胺类等加重溶血的药物联用。出院后定期随访,观察有无贫血或神经系统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