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红艳 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新生儿th溶血性黄疸是什么

2025.09.05 15:50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是指由于母婴血型不合或其他原因导致的新生儿体内红细胞被破坏,从而引发的黄疸现象。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出生后的几天内,表现为皮肤和眼白发黄,主要是由于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所致。胆红素是红细胞分解的产物,正常情况下,肝脏会将其转化为可排泄的形式,但在新生儿中,肝脏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处理胆红素的能力有限,因此容易出现黄疸。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发生主要与母亲的血型和新生儿的血型不合有关,最常见的情况是Rh血型不合和ABO血型不合。在Rh不合的情况下,若母亲为Rh阴性而新生儿为Rh阳性,母亲体内的抗体会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攻击胎儿的红细胞,导致红细胞破坏和胆红素升高。而在ABO不合的情况下,母亲的血型为O型,而新生儿为A型或B型,母亲体内的抗体同样会影响新生儿的红细胞。其他因素如感染、遗传性疾病等也可能导致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发生。虽然大多数情况下,黄疸会在几天内自行缓解,但部分新生儿可能会出现严重的黄疸,需要及时进行医学干预。

在处理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时,需密切观察黄疸的程度和发展情况。若黄疸程度较轻,通常可以通过增加喂养频率、促进排尿和排便来帮助胆红素的排泄。若黄疸程度较重,可能需要进行光疗或换血治疗,以降低体内胆红素水平。光疗通过特殊的蓝光照射,能够将胆红素转化为可排泄的形式,从而减少其在体内的积累。换血治疗则是在严重情况下,通过输血的方式去除体内的高胆红素血液,替换为健康的血液。家长在日常护理中应注意观察新生儿的皮肤颜色变化、精神状态及喂养情况,及时与医生沟通,确保新生儿的健康。定期进行血液检查,了解胆红素水平的变化,也是预防和及时发现问题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