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善闻 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尿路感染治疗用药原则

2025.07.22 14:34

尿路感染的治疗用药原则是根据病原体类型、感染部位及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同时兼顾疗效与安全性。治疗核心在于快速控制感染、缓解症状,并预防并发症和复发。合理用药需结合病原学检查、药敏试验及患者个体差异,确保精准治疗。

尿路感染常见病原体为大肠埃希菌,其次为变形杆菌、克雷伯菌等。经验性治疗首选对革兰阴性菌有效的药物,如呋喃妥因、磷霉素、头孢类或喹诺酮类。轻症下尿路感染可选用短程疗法3-5天,而上尿路感染或复杂性感染需延长疗程至7-14天,必要时静脉给药。妊娠期患者避免使用喹诺酮类和四环素类,宜选头孢类或磷霉素。反复感染者需排查诱因如结石、糖尿病,并考虑低剂量长程抑菌治疗或间歇性自我给药。

用药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尤其老年患者及慢性病患者。喹诺酮类可能引起肌腱炎或中枢神经不良反应,需谨慎使用。避免无指征的广谱抗生素滥用,以减少耐药性。治疗3天后评估疗效,无效者需调整方案。多饮水、保持排尿通畅是辅助治疗的关键。妊娠期、儿童及肝肾功能不全者需严格调整剂量。症状缓解后仍需完成疗程,防止复发。出现发热、腰痛等警示症状时,需警惕肾盂肾炎或脓毒症,及时升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