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冬天中医艾灸的功效和误区有哪些

2025.09.02 16:43

冬季艾灸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具有温经散寒、扶阳固本、增强免疫力的功效,但同时也存在操作不当或认知误区可能带来的问题。冬季气候寒冷,人体阳气内敛,艾灸通过燃烧艾条产生的温热刺激穴位,能够促进气血运行,驱散寒邪,尤其对关节疼痛、脾胃虚寒、呼吸道疾病等有显著改善作用。艾灸还能调节人体阴阳平衡,帮助改善冬季常见的疲劳、失眠等问题,提升抗病能力。

关于艾灸的误区,常见的有认为艾灸时间越长越好,或温度越高效果越明显。实际上,过度艾灸可能导致皮肤灼伤或耗伤津液,反而影响健康。部分人群认为艾灸适用于所有体质,但阴虚火旺或实热证者不宜使用,否则可能加重症状。艾灸并非包治百病,需结合具体体质和病症辨证施治,盲目操作可能适得其反。

注意事项方面,艾灸前需确认体质是否适合,避免在过饥、过饱或情绪激动时进行。施灸过程中需保持环境温暖避风,防止寒气入侵。艾灸后应适当补充温水,避免立即接触冷水或剧烈运动。孕妇、高血压患者及皮肤破损部位需谨慎操作,必要时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艾灸后出现头晕、口渴等反应属正常现象,但若持续不适需及时就医。正确认识艾灸的适应症与禁忌,才能安全有效地发挥其冬季养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