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骨折后静脉血栓表现

2025.07.23 08:37

骨折后静脉血栓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且活动后加重、皮肤温度升高伴发红或青紫、浅静脉扩张可见条索状硬结、呼吸困难或胸痛提示肺栓塞可能、低热及心率增快等全身反应。具体分析如下:

1.患肢肿胀疼痛且活动后加重:骨折后静脉血栓形成导致血液回流受阻,局部组织压力增高引发持续性胀痛。患肢活动时肌肉收缩进一步压迫静脉,疼痛程度随运动加剧,静止时稍缓解。肿胀多从远端向近端发展,按压可出现凹陷性水肿,与骨折部位疼痛性质不同。

2.皮肤温度升高伴发红或青紫:血栓引发炎症反应使患处皮肤温度增高,颜色变化与静脉淤血程度相关。早期可能呈现片状红斑,后期因缺氧转为青紫色,边界模糊。需与感染或软组织损伤鉴别,触诊时皮温差异较明显。

3.浅静脉扩张可见条索状硬结:皮下浅静脉代偿性扩张以缓解深静脉阻塞,体表可见迂曲凸起的静脉网。血栓性静脉炎可触及沿静脉走向的硬结,质地坚韧且压痛显著。该表现多出现在下肢大隐静脉或上肢贵要静脉属支。

4.呼吸困难或胸痛提示肺栓塞可能:血栓脱落堵塞肺动脉时突发呼吸困难,伴尖锐胸痛且随呼吸加重。部分患者出现咯血或晕厥,听诊可闻及肺部湿啰音。肺栓塞是静脉血栓最危险的并发症,需立即干预。

5.低热及心率增快等全身反应:血栓吸收热通常不超过38℃,持续3-5日。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率代偿性加快,与体温升高程度不匹配。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症状。

骨折后需密切观察肢体血液循环变化,早期进行被动活动促进静脉回流。诊断明确前避免按摩患肢,防止血栓脱落。卧床期间抬高肢体20-30度,穿戴弹力袜需测量腿围选择合适尺寸。出现胸闷或血氧下降时立即完善影像学检查。控制血压血糖可降低血液高凝状态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