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中药酒制的目的是什么

2025.07.09 08:32

中药酒制是一种传统炮制方法,主要目的是通过酒的辅助作用增强或改变药材性能,使其更符合临床需求。酒制能引药上行、增强活血通络作用,同时有助于有效成分的溶解和吸收,降低部分药材的毒副作用。

酒制过程中,酒精作为有机溶剂可提高生物碱、苷类等活性成分的析出率,促进药效发挥。例如大黄酒制后缓和泻下之性,转为活血化瘀;黄芩酒制减轻苦寒之性,更利于清上焦热邪。酒性温通,能协同药材增强行气活血之力,如当归、川芎经酒制后调经止痛效果更显著。酒还能矫臭矫味,改善部分药材的服用口感。部分有毒药材如常山、乌头等,通过酒制可降低毒性,确保用药安全。

酒制需严格掌握酒的种类、用量及炮制时间。黄酒多用于补益类药材,白酒适用于活血散寒类。酒量不足可能导致药效不足,过量则易引发燥热。炮制时需控制火候,避免高温破坏有效成分。酒制后药材需阴干,避免暴晒导致酒气挥发。湿热体质或肝病患者慎用酒制品,防止助热生湿。临床使用需辨证,不可盲目追求酒制增效而忽略体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