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小孩细菌感染高烧不退怎么办

2025.09.08 17:10

小孩细菌感染高烧不退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原体并遵医嘱使用抗生素、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预防脱水、采用物理降温辅助退烧如温水擦浴或退热贴、保证充分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及精神状态。具体分析如下:

1.及时就医明确病原体并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细菌感染引起的高烧通常需要抗生素治疗,但不同细菌对药物敏感性不同。就医后通过血常规或分泌物培养确定致病菌,选择针对性抗生素。自行用药可能导致耐药性或延误病情,必须严格按剂量和疗程服用,即使退烧也不可随意停药。

2.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预防脱水:高烧加速水分蒸发,易引发脱水甚至电解质紊乱。少量多次补充温水、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避免含糖饮料。观察排尿次数和尿液颜色,若6小时无尿或尿色深黄需警惕脱水。发热时消化功能减弱,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

3.采用物理降温辅助退烧如温水擦浴或退热贴:体温超过38.5℃可配合药物进行物理降温。用32-34℃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忌用酒精或冰水。退热贴可敷于额头,但需避开眼周。若出现寒战或手脚冰凉,应停止擦拭并保暖,此时体温可能仍在上升期。

4.保证充分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发热时代谢加快,消耗增加,卧床休息减少能量损耗。保持环境安静,室温控制在24-26℃,湿度50%-60%。避免穿盖过厚影响散热,衣物选择吸汗透气的棉质材料。

5.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及精神状态:每2-4小时测量体温并记录,注意发热规律。若持续超过39℃或反复发热超过3天需复诊。观察是否出现嗜睡、烦躁、抽搐、皮疹等异常表现,婴幼儿需警惕热性惊厥。

治疗期间避免捂热出汗退烧的错误做法,退烧药需间隔4-6小时使用,24小时内不超过4次。未确诊前不宜使用激素类药物强行退热。咳嗽或呕吐时需清理呼吸道,防止误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