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普外科

如何建立体外循环

2025.03.03 08:22

建立体外循环需要选择合适的设备和材料、确保无菌操作、进行血管插管、连接体外循环机、监测生命体征。具体分析如下:

1.选择合适的设备和材料:建立体外循环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设备和材料,包括体外循环机、氧合器、管道、插管等。这些设备必须符合医疗标准,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氧合器用于替代肺功能,管道和插管则用于连接患者的血管系统。选择时需考虑患者的体重、年龄和病情,以确保设备能够满足患者的需求。

2.确保无菌操作:体外循环涉及直接进入患者的血液循环系统,因此无菌操作至关重要。所有设备和材料在使用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操作人员需穿戴无菌手套、口罩和手术衣。手术室环境也应保持无菌,以防止感染。无菌操作不仅能够减少术后感染的风险,还能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3.进行血管插管:血管插管是建立体外循环的关键步骤,通常选择股动脉、股静脉或颈内静脉进行插管。插管前需进行局部麻醉,确保患者无痛感。插管过程中需小心操作,避免损伤血管壁。插管成功后,需固定好管道,防止脱落或移位。插管的位置和深度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血液能够顺利流入和流出体外循环机。

4.连接体外循环机:插管完成后,需将管道与体外循环机连接。体外循环机通过泵将血液从患者体内引出,经过氧合器进行氧合和二氧化碳排除,再将血液回输到患者体内。连接过程中需确保管道无气泡,防止空气栓塞。体外循环机的参数需根据患者的生理状态进行调整,确保血液流量和压力在安全范围内。

5.监测生命体征:在体外循环过程中,需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体温等。监测数据需实时记录,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体外循环机的运行状态也需密切监控,确保其正常工作。监测生命体征不仅能够保障患者的安全,还能为手术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建立体外循环是一项复杂且精细的医疗操作,需要多学科团队的紧密合作。手术过程中需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准确无误。通过科学的管理和细致的操作,体外循环能够为患者提供有效的生命支持,为手术的成功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