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伟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体外循环怎样构建

2025.03.07 20:05

体外循环的构建涉及多个关键步骤,包括选择合适的体外循环设备、建立血管通路、抗凝处理、血液引流与回输以及循环监测与调节,具体分析如下:

1.选择合适的体外循环设备:体外循环设备主要包括人工心肺机、氧合器、血泵和管道系统。人工心肺机负责模拟心脏的泵血功能,氧合器则替代肺脏进行气体交换。设备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需求,确保其性能稳定、操作简便且安全性高。设备的材质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减少血液接触时的不良反应。

2.建立血管通路:血管通路的建立是体外循环的基础,通常通过插管技术实现。插管位置常选择在上下腔静脉、主动脉或股动脉等大血管。插管过程需精确操作,避免损伤血管壁和周围组织。插管后需确保血液引流和回输的通畅,同时防止空气栓塞和血栓形成。插管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血管条件和手术需求,确保其尺寸合适、材质优良。

3.抗凝处理:体外循环过程中,血液与人工材料接触易引发凝血反应,因此需进行抗凝处理。常用的抗凝剂为肝素,通过静脉注射使血液保持液态。抗凝剂的剂量需根据患者的体重、凝血功能和手术时间进行调整,确保抗凝效果的同时避免出血风险。抗凝处理需在体外循环开始前进行,并在过程中持续监测凝血功能,及时调整剂量。

4.血液引流与回输:血液引流是将患者体内的静脉血引出,通过体外循环设备进行氧合和净化。回输则是将处理后的血液重新输回患者体内,维持血液循环。引流和回输过程需保持血流量的稳定,避免血压波动和器官缺血。引流和回输的速度需根据患者的心功能和手术需求进行调整,确保血液循环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5.循环监测与调节:体外循环过程中需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循环参数,包括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体温等。监测数据用于指导循环调节,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顺利进行。循环调节包括调整血泵速度、氧合器流量和抗凝剂剂量等,以维持循环的稳定和器官的灌注。监测和调节需由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进行,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体外循环的构建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医学技术,涉及多个环节的紧密配合。通过科学的设计和严格的操作,体外循环能够有效替代心肺功能,为心脏手术和其他需要循环支持的治疗提供保障。在临床实践中,体外循环的应用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需求进行个性化调整,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