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兮恒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呼吸内科

肺栓塞的概述

2025.02.20 08:28

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医学急症,通常由血栓、脂肪或其他物质阻塞肺动脉,导致肺部血流减少,进而影响氧气的供应。最常见的原因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血栓脱落后随血液循环进入肺部,造成肺栓塞。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多样,可能包括突发的胸痛、呼吸急促、咳嗽、咳血、心悸等,严重时可导致休克甚至死亡。及时识别和处理肺栓塞至关重要。

肺栓塞的发病机制通常与血液的凝固状态、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血管内的物理障碍有关。风险因素包括长期卧床、手术后恢复期、肥胖、吸烟、某些癌症、妊娠及口服避孕药等。肺栓塞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如CT肺动脉造影和实验室检查如D-二聚体水平。一旦确诊,治疗方法包括抗凝治疗、溶栓治疗和外科手术等,具体方案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风险评估来制定。早期干预能够显著改善预后,因此对于高风险人群的监测和预防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应对肺栓塞时,患者及其家属需特别注意一些事项。首先,了解肺栓塞的症状,及时就医,尤其是在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时,不可掉以轻心。其次,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尤其是对于有潜在风险因素的患者,定期监测血液凝固状态和心肺功能是必要的。保持适当的活动量,避免长时间静止不动,尤其是在长途旅行或术后恢复期间,适当的运动可以有效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了解抗凝治疗的注意事项,定期复查凝血功能,避免不必要的出血风险。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肺栓塞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