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涛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三级甲等 耳鼻喉科

如何清除鼻腔异物

2025.06.30 16:16

鼻腔异物可通过轻柔擤鼻、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借助镊子取出、采用负压吸引、就医处理等方式清除。具体分析如下:

1.轻柔擤鼻:若异物位于鼻腔前部且质地较软,可按住单侧鼻孔,用另一侧鼻孔缓慢呼气。动作需轻柔避免将异物推向深处。擤鼻时头部可稍前倾,利用气流将异物带出。此方法适用于成人或能配合的儿童,过程中需观察是否有出血或疼痛。

2.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将温热的生理盐水装入专用冲洗器,倾斜头部使患侧朝上。缓慢将盐水注入鼻腔,利用水流冲刷异物。此法对粉尘、细小颗粒效果较好,冲洗时避免用力过猛。盐水温度应接近体温,冲洗后检查异物是否排出。

3.借助镊子取出:圆头镊子经消毒后,在光源照射下夹取可见的固体异物。操作前需固定头部防止移动,镊子不可深入超过1cm。仅适用于边缘光滑的异物,尖锐物品可能划伤黏膜。若两次尝试未成功应停止操作。

4.采用负压吸引:医疗场所可用专用吸引器连接软管,调节至适宜负压后贴近异物边缘。吸引时保持管道通畅,观察到异物移动立即停止。此方法需要专业人员操作,对液态异物或松散组织效果显著。吸引后需检查鼻腔是否残留碎片。

5.就医处理:当异物位置较深、形状不规则或伴有出血时,应立即前往医院。耳鼻喉科常用内窥镜定位,配合专业器械安全取出。复杂情况可能需局部麻醉,术后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儿童哭闹挣扎时更需专业处置。

清除过程中保持镇定,避免剧烈动作。鼻腔黏膜脆弱,操作力度过大易导致损伤。自行处理时间不超过十分钟,失败后不可强行继续。出现持续出血、呼吸困难需紧急就医。术后24小时内避免用力擤鼻或接触污染物。定期观察鼻腔恢复情况,发现红肿渗液及时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