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治疗肌肉损伤的药有哪些

2025.07.23 08:37

治疗肌肉损伤的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活血化瘀中成药、肌肉松弛剂、局部外用止痛药、糖皮质激素。具体分析如下:

1.非甾体抗炎药: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炎症和疼痛,常用于急性肌肉拉伤或扭伤。常见剂型包括口服片剂和胶囊,可缓解肿胀与不适感。需注意胃肠道副作用,长期使用可能引发胃黏膜损伤。部分药物对心血管系统存在潜在影响,需遵医嘱调整剂量。

2.活血化瘀中成药:以中药成分为主,如三七、红花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损伤修复。剂型多为丸剂或胶囊,适用于慢性肌肉劳损或淤血型损伤。部分成分可能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服用期间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体质偏热者慎用,防止上火症状加重。

3.肌肉松弛剂:针对肌肉痉挛或紧张状态设计,通过阻断神经信号传递缓解僵硬。适用于伴随明显痉挛的损伤,常与非甾体抗炎药联用。可能导致嗜睡或头晕,服药后避免驾驶或操作机械。过量使用可能抑制呼吸功能,需严格控制剂量。

4.局部外用止痛药:以凝胶、贴剂或喷雾形式直接作用于患处,减少全身性副作用。成分多含薄荷醇或水杨酸甲酯,通过皮肤渗透暂时麻痹痛觉神经。破损皮肤禁用,防止刺激或过敏反应。部分剂型需避免接触眼睛及黏膜,使用后彻底洗手。

5.糖皮质激素:强效抗炎药物,用于严重肌肉炎症或顽固性疼痛,通常采用局部注射。迅速缓解肿胀但可能削弱局部组织修复能力,反复使用增加肌腱断裂风险。严格限制使用频率,避免引发骨质疏松或血糖波动。

药物选择需结合损伤程度与个体差异,避免自行调整用药方案。孕妇、肝肾功能不全者及过敏体质人群应提前告知医生。出现皮疹、呼吸困难等异常反应立即停药并就医。治疗期间配合休息与物理康复,避免过度活动加重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