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骨折引起的血栓怎么办

2025.09.15 22:26

骨折后血栓需及时就医评估风险、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穿戴弹力袜促进循环、适当活动避免久卧、监测症状防止恶化。具体分析如下:

1.及时就医评估风险:骨折后血栓形成风险较高,需由专业医生通过影像学检查判断血栓位置及严重程度。根据结果制定个体化方案,避免盲目处理导致栓塞风险增加。

2.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医生可能开具抗凝药物抑制血栓扩大,需严格按剂量和时间服用。用药期间定期复查凝血功能,观察有无出血倾向,不可自行调整药量。

3.穿戴弹力袜促进循环:下肢骨折患者可穿戴医用弹力袜,通过外部压力改善静脉回流,减少血液淤滞。选择合适尺寸并正确穿戴,避免过紧影响局部供血。

4.适当活动避免久卧:在医生指导下尽早进行非负重活动,如踝泵运动或肌肉收缩练习。长期卧床会加重血流缓慢,适度活动可降低血栓形成概率。

5.监测症状防止恶化:关注肢体肿胀、疼痛加剧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能提示血栓进展或脱落。出现异常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引发肺栓塞等严重后果。

血栓处理需结合骨折恢复情况,避免剧烈运动或按摩患肢。饮食宜清淡,减少高脂食物摄入。保持情绪稳定,配合康复计划逐步恢复功能。定期复查确保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