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治疗败血症的药物有哪些

2025.08.27 08:30

治疗败血症的药物包括抗生素、糖皮质激素、血管活性药物、免疫调节剂、抗凝药物。具体分析如下:

1.抗生素:败血症常由细菌感染引起,抗生素是核心治疗手段。根据病原体种类和耐药性选择合适药物,如广谱抗生素用于初始经验性治疗,后续根据药敏结果调整。需注意合理用药以减少耐药性,同时监测肝肾功能。

2.糖皮质激素:严重败血症或脓毒性休克时,糖皮质激素可抑制过度炎症反应,改善血流动力学。小剂量氢化可的松常用于临床,但需警惕高血糖、感染加重等副作用,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

3.血管活性药物:脓毒性休克导致血压下降时,需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灌注。去甲肾上腺素是首选,多巴胺和肾上腺素可作为补充。用药期间需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及器官功能。

4.免疫调节剂:部分患者存在免疫失衡,免疫调节剂可调节炎症与抗炎反应。如静脉免疫球蛋白可能改善预后,但疗效因人而异,需结合临床评估使用。

5.抗凝药物:败血症可能引发凝血功能障碍,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用于预防血栓形成。需监测凝血功能,避免出血风险,尤其是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慎用。

治疗过程中需根据病情动态调整方案,重视药物相互作用及个体差异。早期识别感染源并控制感染是关键,同时加强支持治疗以维持器官功能。避免盲目用药,严格遵循用药指征和剂量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