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败血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2025.08.27 08:30

败血症的治疗方法包括及时使用广谱抗生素、积极控制感染源、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提供营养支持。具体分析如下:

1.及时使用广谱抗生素:败血症的治疗关键在于快速控制感染,广谱抗生素能够覆盖多种可能的致病菌。在病原学结果明确前,需根据临床经验选择覆盖常见致病菌的抗生素。用药过程中需密切观察疗效,必要时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方案。早期足量使用抗生素可显著降低病死率,但需注意避免滥用导致耐药性。抗生素疗程通常持续7-10天,严重感染可能需要延长。

2.积极控制感染源:除抗生素治疗外,必须清除感染灶。对于明确存在脓肿、坏死组织或感染性积液的情况,需及时进行引流或清创手术。留置导管等医疗装置若被确认是感染源应立即拔除。腹腔感染常需手术干预,肺部感染则需加强痰液引流。控制感染源能有效减少细菌负荷,阻断炎症反应持续恶化。

3.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败血症常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需快速补液恢复组织灌注。晶体液是首选扩容剂,必要时可加用血管活性药物。持续监测血压、尿量和中心静脉压等指标,调整补液速度和剂量。休克状态下需在6小时内完成液体复苏目标,同时注意避免液体过负荷。微循环障碍改善是治疗成功的重要标志。

4.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代谢性酸中毒是常见并发症,需根据血气分析结果给予碳酸氢钠。同时密切监测血钾、血钠等电解质水平,及时补充或限制。严重酸碱失衡会影响器官功能,需动态调整治疗方案。维持内环境稳定有助于改善细胞代谢和器官功能,是支持治疗的重要环节。

5.提供营养支持:高代谢状态导致能量消耗增加,需早期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优先选择肠内营养,不能耐受时考虑静脉营养。热量供给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喂养。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有助于维持正氮平衡。营养支持可改善免疫功能,促进组织修复,但需注意监测肝肾功能和代谢指标。

治疗过程中需根据病情变化动态调整方案,密切监测各器官功能。抗生素使用需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二重感染。液体管理要平衡组织灌注与心肺负荷的关系。营养支持应个体化,循序渐进。定期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识别和处理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