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骨折后如何判断是否长了骨痂

2025.09.15 22:25

骨折后判断是否长了骨痂可通过观察局部疼痛减轻、肿胀消退、异常活动消失、影像学检查显示连续骨痂形成以及肢体功能逐渐恢复。具体分析如下:

1.局部疼痛减轻:骨折初期疼痛明显,随着骨痂形成,疼痛逐渐减轻。骨痂连接骨折端后,局部稳定性增强,触碰或轻微活动时痛感显著降低。若疼痛持续不减或突然加剧,可能提示骨痂形成不良或再次损伤。

2.肿胀消退:骨折后软组织损伤导致肿胀,骨痂生长过程中血液循环改善,肿胀逐渐消退。若肿胀长期未缓解,可能反映局部愈合延迟或感染。观察皮肤颜色和温度变化,恢复正常提示骨痂生长良好。

3.异常活动消失:骨折端在未愈合时可能出现异常活动,骨痂形成后稳定性增加,异常活动减少或消失。通过轻柔触诊或被动活动测试,若骨折处无松动感,表明骨痂已初步连接。

4.影像学检查显示连续骨痂形成:X线或CT检查是判断骨痂生长的直接依据。早期可见骨折线模糊,后期出现连续骨痂影。若影像显示骨痂不连续或延迟,需警惕愈合障碍。

5.肢体功能逐渐恢复:骨痂生长后,患肢负重或活动能力逐步改善。例如下肢骨折后可尝试部分负重,上肢可完成简单抓握。功能恢复与骨痂强度相关,需循序渐进避免二次损伤。

骨折后需遵循医嘱定期复查,避免过早负重或剧烈活动。饮食应均衡,补充钙质与蛋白质。保持患处清洁,防止感染。康复训练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不可盲目自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