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婴幼儿有先天性的心脏病怎么办

2025.09.08 17:10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需及时就医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根据医生建议选择药物或手术治疗、术后严格遵循护理和复查计划、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避免加重心脏负担、提供充足营养支持促进心脏发育。具体分析如下:

1.及时就医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婴幼儿出现呼吸急促、嘴唇发紫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医生通过听诊、心脏超声等检查明确心脏缺损类型和程度。轻度病例可能仅需观察,重度病例需紧急干预。早期诊断对预后至关重要,延误可能导致心力衰竭或发育迟缓。

2.根据医生建议选择药物或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常用于缓解症状或术前准备,如利尿剂减轻水肿、强心药改善泵血功能。手术方案取决于缺损类型,常见包括介入封堵、开胸修补等。微创技术减少创伤,但复杂病例仍需传统手术。手术时机由医生综合评估决定。

3.术后严格遵循护理和复查计划:术后需监测生命体征,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按医嘱服用抗凝药或抗生素,避免剧烈哭闹。定期复查心脏超声和心电图,评估恢复情况。发现异常如发热、呕吐需立即回诊。长期随访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发症。

4.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避免加重心脏负担: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易因感染导致病情恶化。避免接触感冒人群,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保暖。出现咳嗽、发热应及时就医,避免拖延引发肺炎或心功能衰竭。

5.提供充足营养支持促进心脏发育:患儿常因心脏负荷大导致喂养困难。采用少量多次喂食,选择高热量易消化食物。严重者可鼻饲或静脉营养支持。监测体重增长曲线,营养不良可能影响手术耐受力和术后恢复。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家庭需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影响照护质量。日常记录喂养量、尿量和睡眠状态,就诊时提供详细记录。避免擅自调整药物剂量或尝试偏方。社区医疗机构可协助定期随访,减轻就医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