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怎样治疗药物性肝病

2025.09.25 16:45

药物性肝病是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伤,治疗关键在于及时停用可疑药物并采取保肝措施。早期识别和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避免病情进展为肝衰竭。治疗方案需结合肝损伤类型、严重程度及个体情况制定,通常包括病因治疗、保肝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

停用可疑药物是治疗药物性肝病的首要措施。临床需仔细排查近期用药史,尤其注意抗生素、抗结核药、抗肿瘤药及中药等常见肝毒性药物。对于轻度肝损伤,停药后多数可自行恢复。中重度病例需积极保肝治疗,如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甘草酸制剂、腺苷蛋氨酸等药物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肝细胞修复。胆汁淤积型肝病可选用熊去氧胆酸改善胆汁排泄。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肝衰竭,需考虑人工肝支持或肝移植。治疗期间需动态监测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评估病情变化。

治疗药物性肝病需注意避免再次接触同类或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肝功能,尤其对高龄、慢性肝病基础、长期用药等高危人群。部分药物需根据基因检测调整剂量,如抗结核药异烟肼。饮食上建议低脂高蛋白,补充维生素,避免酒精加重肝损伤。若出现乏力、黄疸、腹胀等症状需及时就医。临床用药需权衡获益与风险,严格遵循说明书或指南推荐,减少不合理联合用药。预防药物性肝病的核心在于规范用药和早期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