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蛔虫感染怎么办

2025.08.27 08:30

蛔虫感染需及时服用驱虫药物、保持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污染源、定期检查粪便样本、加强家庭环境清洁。具体分析如下:

1.及时服用驱虫药物:蛔虫感染后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驱虫药物,常见药物包括阿苯达唑和甲苯咪唑。服药需按疗程完成,避免自行增减剂量。部分人群可能出现轻微副作用,如头晕或胃肠道不适,通常可自行缓解。服药期间需观察症状变化,若出现严重反应应及时就医。

2.保持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需用肥皂彻底洗手,避免病从口入。指甲应定期修剪,防止虫卵藏匿。生食蔬菜、水果前需充分清洗,最好去皮或煮熟后食用。避免用手直接接触口鼻,减少虫卵进入消化道的风险。

3.避免接触污染源:蛔虫卵常存在于土壤或污水中,接触后易引发感染。务农或玩耍时应穿戴手套,减少皮肤直接接触。饮用水需煮沸或过滤,确保安全。儿童玩耍场所应远离可能被粪便污染的区域。

4.定期检查粪便样本:感染后或高风险人群需定期进行粪便检测,确认虫卵是否清除。检查需连续多次,因虫卵排出可能间歇性。若结果持续阳性,需调整治疗方案。

5.加强家庭环境清洁:居住环境需定期打扫,尤其厨房和卫生间。地面和物品表面可用消毒剂擦拭,杀灭残留虫卵。衣物床单应勤换洗,并在阳光下暴晒。宠物粪便需及时清理,避免成为传播媒介。

蛔虫感染后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随意中断治疗。儿童和孕妇等特殊人群用药需谨慎。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若症状反复或加重,应及时复诊。家庭内感染者需同步防治,避免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