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蛔虫感染怎么办

2025.08.27 08:31

蛔虫感染需及时服用驱虫药物、保持个人卫生习惯、避免食用生冷或未洗净食物、定期进行粪便检查、对密切接触者同步防治。具体分析如下:

1.及时服用驱虫药物:蛔虫感染后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专用驱虫药,常见药物如阿苯达唑或甲苯咪唑,能有效杀灭成虫及虫卵。用药需按疗程完成,避免剂量不足导致复发。部分人群可能出现轻微头晕或腹痛,通常短期内自行缓解。若症状持续或加重,需立即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2.保持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彻底洗手,避免虫卵经口传入。指甲定期修剪,防止污垢藏匿。衣物床单勤换洗,阳光下暴晒杀菌。儿童玩耍后需清洁双手,减少接触污染土壤的风险。卫生习惯的改善能显著降低重复感染概率。

3.避免食用生冷或未洗净食物:蔬菜、水果充分冲洗或去皮,肉类海鲜彻底煮熟。不饮用生水,避免摄入被虫卵污染的食物水源。生熟食分开处理,砧板刀具使用后及时消毒。农村地区需注意粪便施肥的农产品,建议高温烹煮后食用。

4.定期进行粪便检查:感染初期可能无症状,通过粪便检测可早期发现虫卵。治疗后需复查确认虫体是否清除,必要时重复用药。高危人群如儿童或卫生条件较差地区居民,建议每年筛查一次。检查结果阴性仍应保持预防措施。

5.对密切接触者同步防治:家庭成员或集体生活者若有一人感染,其他人需共同排查。即使无症状也应预防性服药,阻断传播链。生活环境需彻底清洁,尤其厕所和厨房区域。学校或幼儿园出现病例时,需配合公共卫生指导开展群体防治。

出现腹痛、消瘦或肛门瘙痒等症状时勿自行用药,需明确诊断后规范治疗。驱虫期间饮食宜清淡,避免油腻辛辣加重肠胃负担。孕妇及婴幼儿用药需严格遵医嘱,不可盲目使用成人剂量。改善居住环境卫生,减少土壤或水源污染是长期防控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