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脚踝脱臼怎么办

2025.07.23 08:37

脚踝脱臼需立即停止活动避免二次损伤、进行临时固定减少关节移动、尽快就医接受专业复位、复位后配合康复训练恢复功能、必要时使用药物缓解疼痛。具体分析如下:

1.立即停止活动避免二次损伤:脚踝脱臼后关节结构不稳定,继续活动可能加重软组织损伤或导致骨折。应保持静止姿势,避免负重或扭转脚踝,等待进一步处理。

2.进行临时固定减少关节移动:用绷带、夹板或硬质材料固定脚踝,限制关节活动。固定范围需覆盖小腿至足部,避免压迫血管或神经。临时固定可减轻疼痛并防止脱臼程度加重。

3.尽快就医接受专业复位:脱臼需由医生通过手法或器械复位,不可自行操作。复位前可能需影像检查确认是否合并骨折。延迟复位可能导致关节僵硬或长期功能障碍。

4.复位后配合康复训练恢复功能:复位后需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和肌肉力量练习,防止粘连和萎缩。早期以被动活动为主,后期增加负重训练,恢复踝关节稳定性。

5.必要时使用药物缓解疼痛: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止痛或消炎药物,减轻肿胀和疼痛。外敷药物也可辅助消肿,但需避免过敏或皮肤损伤。

脱臼后48小时内可冷敷减轻肿胀,后期改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康复期间避免剧烈运动,穿戴护具保护关节。若出现持续疼痛或活动受限,需及时复诊排除并发症。饮食注意补充蛋白质和钙质,促进组织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