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骨髓炎怎么中医治疗

2025.09.15 22:25

骨髓炎中医治疗可采用清热解毒化瘀法、内服中药调理、外敷膏药拔毒、针灸通络止痛、艾灸温阳散寒。具体分析如下:

1.清热解毒化瘀法:骨髓炎多因热毒壅滞或瘀血阻络所致,治疗需以清热解毒为主,辅以活血化瘀。常用方剂如五味消毒饮配合桃红四物汤,可清除体内热毒,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金银花、蒲公英等药物具有较强解毒功效,配合丹参、赤芍等活血药物,能有效缓解红肿热痛症状。

2.内服中药调理:根据患者体质辨证施治,气血不足者选用八珍汤加减,肾虚者用六味地黄丸为基础方。长期慢性骨髓炎需扶正祛邪,黄芪、当归等补益药物可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配合白芷、皂角刺等排脓药物,促进病灶修复。

3.外敷膏药拔毒:局部溃烂流脓时可用金黄散或生肌玉红膏外敷,具有拔毒生肌作用。膏药中常含乳香、没药等成分,能消炎止痛,促进创面愈合。对于深部脓肿,可配合药线引流,将脓液导出,减少毒素吸收。

4.针灸通络止痛:选取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针刺,配合阿是穴局部围刺,可疏通经络气血,缓解疼痛。电针刺激能增强组织代谢,促进炎症吸收。对于病程较长者,可加用温针灸,增强温通效果。

5.艾灸温阳散寒:慢性骨髓炎属虚寒证者,可在肾俞、关元等穴位施灸。艾叶性温,能驱散寒邪,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隔姜灸或隔蒜灸可增强温透作用,适用于病灶深在、久治不愈的情况。

治疗期间需避免过度劳累,饮食宜清淡营养,忌食辛辣刺激之物。定期复查观察病情变化,出现高热或脓液增多应及时调整方案。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防止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