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伟雁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产科

产后出血怎样处理

2025.04.10 08:07

产后出血的处理方法包括迅速评估出血原因、及时补充血容量、应用宫缩剂促进子宫收缩、进行手术干预止血以及预防感染和并发症。具体分析如下:

1.迅速评估出血原因:产后出血可能由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残留、产道损伤或凝血功能障碍引起。医生需立即检查子宫收缩情况、胎盘完整性及产道有无裂伤,必要时进行超声检查以明确出血原因。迅速准确的评估有助于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避免延误病情。

2.及时补充血容量:大量失血会导致休克,需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以维持循环稳定。根据失血量及血红蛋白水平,必要时输注红细胞悬液或新鲜冰冻血浆。补充血容量可防止休克加重,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

3.应用宫缩剂促进子宫收缩: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可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缩宫素、麦角新碱等宫缩剂。宫缩剂能增强子宫肌层收缩力,压迫血管止血。对于顽固性出血,可考虑使用前列腺素类药物或米索前列醇等加强宫缩效果。

4.进行手术干预止血:当药物止血无效时,需及时采取手术措施。可进行子宫按摩、宫腔填塞或B-Lynch缝合等保守性手术。对于严重出血或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能需要进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或子宫切除术。手术干预能直接控制出血源,挽救生命。

5.预防感染和并发症:产后出血患者抵抗力下降,易发生感染。需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同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预防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良好的护理和营养支持有助于患者恢复,减少后遗症。

产后出血是产科急症,需多学科协作处理。除上述措施外,还需注意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焦虑。建立产后出血应急预案,定期演练,提高救治效率。加强孕期保健,识别高危因素,做好预防工作。通过综合管理,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和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