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伟雁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产科

产后出血如何处理

2025.04.10 08:07

产后出血处理需迅速评估出血原因、及时补充血容量、应用止血药物、进行子宫按摩和压迫、必要时手术干预。具体分析如下:

1.迅速评估出血原因:产后出血可能由子宫收缩乏力、胎盘残留、产道损伤或凝血功能障碍引起。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可以快速确定出血原因,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评估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发现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2.及时补充血容量:大量失血会导致循环血量不足,引发休克。应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必要时输注红细胞悬液或新鲜冰冻血浆。补液过程中需监测血压、心率、尿量等指标,确保循环稳定,防止多器官功能衰竭。

3.应用止血药物:根据出血原因选择合适的止血药物。子宫收缩乏力可应用缩宫素、麦角新碱等促进子宫收缩;凝血功能障碍可应用人凝血酶原复合物、纤维蛋白原等纠正凝血异常。药物使用需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避免不良反应。

4.进行子宫按摩和压迫:子宫按摩可刺激子宫收缩,减少出血。手法应轻柔,避免过度用力导致子宫损伤。压迫止血可通过双手压迫子宫或使用子宫填塞球囊,直接压迫出血部位,达到止血目的。操作需在无菌条件下进行,防止感染。

5.必要时手术干预:当保守治疗无效或出血危及生命时,需及时手术干预。手术方式包括子宫动脉结扎、子宫切除术等。手术需由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术前充分评估,术中精细操作,术后密切监测,确保患者安全。

产后出血是产科急症,处理需多学科协作,综合运用各种治疗手段,及时有效控制出血,保障母婴安全。医护人员需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快速反应,精准施治,最大限度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