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红艳 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婴儿乳糖不耐受是怎么回事

2025.09.11 17:28

婴儿乳糖不耐受是由于体内缺乏乳糖酶,无法有效分解母乳或配方奶中的乳糖,导致消化系统出现不适反应。乳糖是乳汁中的主要碳水化合物,需要乳糖酶将其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才能被吸收。若婴儿肠道中乳糖酶活性不足,未分解的乳糖会在结肠被细菌发酵,产生气体和酸性物质,引发腹胀、腹泻、肠绞痛等症状。

乳糖不耐受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与遗传相关,多见于早产儿,因肠道发育不成熟导致乳糖酶分泌暂时不足;继发性常由肠道感染如轮状病毒、过敏或炎症损伤肠黏膜,造成乳糖酶活性下降。部分婴儿表现为一过性不耐受,随着肠道功能恢复可逐渐改善。诊断需结合症状观察、粪便还原糖检测或氢呼气试验,避免与牛奶蛋白过敏混淆。

喂养时需根据严重程度调整饮食。轻度不耐受可尝试少量多次喂哺,或选择低乳糖配方奶;严重者需改用无乳糖配方。母乳喂养的婴儿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乳糖酶制剂。注意避免长期完全回避乳糖,以免影响钙质吸收和肠道菌群平衡。若伴随血便、体重不增等症状,需及时排查其他疾病。日常需记录饮食与症状关联,定期评估营养状况,确保婴儿生长发育不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