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小儿细菌性腹泻如何治疗

2025.09.08 17:11

小儿细菌性腹泻的治疗包括及时补液防止脱水、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调整饮食减轻肠道负担、适当补充益生菌恢复菌群平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并发症。具体分析如下:

1.及时补液防止脱水:细菌性腹泻易导致水分和电解质大量流失,需立即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液。补液量根据脱水程度调整,轻度脱水以口服为主,中重度需静脉输液。补液时注意钠、钾、氯等电解质平衡,避免高渗或低渗溶液加重症状。

2.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针对病原菌选择敏感抗生素,如喹诺酮类或头孢类。使用前需明确细菌类型,避免滥用导致耐药或肠道菌群失调。疗程通常3-7天,严重感染可延长。用药期间监测不良反应,如过敏或肝功能异常。

3.调整饮食减轻肠道负担:急性期减少高糖、高脂食物,以米汤、稀粥等易消化饮食为主。母乳喂养可继续,配方奶可稀释或换用无乳糖配方。症状缓解后逐步恢复常规饮食,避免生冷、刺激性食物。

4.适当补充益生菌恢复菌群平衡:益生菌可拮抗致病菌,促进肠道黏膜修复。常用双歧杆菌、乳酸菌等,需与抗生素间隔2小时服用。剂量根据年龄和病情调整,疗程一般1-2周。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并发症:监测体温、排便次数、尿量及精神状态。出现持续高热、血便、少尿或意识模糊需立即就医。警惕肠穿孔、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必要时住院治疗。

治疗期间保持环境清洁,避免交叉感染。餐具、衣物需消毒,接触患儿后彻底洗手。未明确病原前暂缓接种疫苗。症状消失后随访1-2周,确保完全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