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重度骨质疏松怎样治疗

2025.09.15 22:25

重度骨质疏松需通过药物抑制骨吸收或促进骨形成、补充钙和维生素D维持骨代谢平衡、调整饮食结构增加富含钙磷的食物摄入、适度运动增强骨骼承重能力、预防跌倒减少骨折风险。具体分析如下:

1.药物抑制骨吸收或促进骨形成:重度骨质疏松常需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降低破骨细胞活性,或采用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刺激成骨细胞增殖。部分患者需注射降钙素缓解骨痛并延缓骨质流失,严重者可考虑雌激素替代治疗,但需评估血栓风险。药物需长期规律使用,定期监测骨密度及肾功能。

2.补充钙和维生素D维持骨代谢平衡:每日钙摄入量应达1200mg,优先通过乳制品、豆制品等食物获取,不足时联合碳酸钙或柠檬酸钙制剂。维生素D每日补充800-1000IU,促进肠道钙吸收,缺乏者需短期大剂量冲击治疗。定期检测血钙、尿钙及维生素D水平,避免过量导致异位钙化。

3.调整饮食结构增加富含钙磷的食物摄入:除乳制品外,可多食用深绿色蔬菜、芝麻酱、虾皮等食物,同时保证优质蛋白质摄入以维持肌肉量。减少高盐、咖啡因及酒精摄入,避免钙质流失加速。合并肾病患者需限制磷摄入,防止血磷异常升高。

4.适度运动增强骨骼承重能力:选择步行、太极等低冲击运动,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刺激骨骼应力反应。避免弯腰、跳跃等易引发骨折的动作,脊柱受累者可在水中运动减轻关节负担。运动需循序渐进,结合平衡训练降低跌倒风险。

5.预防跌倒减少骨折风险:居家环境需移除地毯、杂物等障碍物,浴室安装扶手和防滑垫。外出时使用拐杖或助行器,避免雨雪天独自出行。视力障碍者及时矫正,服用镇静类药物后需警惕体位性低血压。高龄患者建议佩戴髋部保护器。

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骨转换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药物不良反应如颌骨坏死、心律失常等需及时干预。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压者应严格控制基础疾病,避免加重骨质疏松。疼痛剧烈时可联合物理治疗或短期镇痛药物,但需警惕药物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