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亮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男科

怎么样诊断为腺性膀胱炎

2025.06.25 11:54

腺性膀胱炎的诊断主要依靠膀胱镜检查及活检、尿常规检查、尿培养排除感染、影像学检查观察膀胱壁变化、临床症状结合病史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1.膀胱镜检查及活检:膀胱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膀胱黏膜变化,腺性膀胱炎常见表现为膀胱三角区或颈口黏膜充血、滤泡样或乳头状增生。活检是确诊的金标准,病理可见移行上皮化生为腺上皮,伴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检查需在麻醉下进行,可能存在出血或感染风险,需严格无菌操作。

2.尿常规检查:通过检测尿液中红细胞、白细胞及蛋白水平,辅助判断是否存在炎症或出血。腺性膀胱炎患者常出现镜下血尿或脓尿,但无特异性,需结合其他检查排除泌尿系感染或结石。留取晨尿中段可提高准确性,避免月经期或剧烈运动后检测。

3.尿培养排除感染:反复尿频、尿急症状需与细菌性膀胱炎鉴别。尿培养可明确是否存在致病菌,腺性膀胱炎通常为无菌性炎症。采样前需清洁外阴,避免污染,若培养阳性则需先抗感染治疗后再评估。

4.影像学检查观察膀胱壁变化:超声或CT可显示膀胱壁增厚、粗糙或不规则,但无法直接确诊。超声无创且便捷,适合初筛;CT能进一步排除肿瘤或结石。检查前需憋尿充盈膀胱,以提高显像清晰度。

5.临床症状结合病史分析:长期慢性下尿路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排尿困难是常见表现,需详细询问病程、诱因及既往治疗反应。腺性膀胱炎症状易与间质性膀胱炎混淆,需注意鉴别。病史采集需涵盖排尿日记记录、药物使用及过敏史。

诊断过程中需综合考虑多项结果,避免单一检查的局限性。活检确诊前应充分评估患者耐受性,影像学与实验室检查需互为补充。症状持续或加重时建议定期复查,动态观察病情变化。治疗决策需依据病理分级及个体情况制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