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布鲁氏菌病怎么检查

2025.08.27 08:30

布鲁氏菌病可通过血清学检测、血液培养、骨髓培养、PCR检测、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具体分析如下:

1.血清学检测:通过采集血液样本检测血清中的布鲁氏菌抗体,常用方法包括试管凝集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抗体滴度升高提示近期或既往感染,动态观察滴度变化有助于判断病情进展。该检查操作简便且灵敏度较高,但可能出现假阳性,需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分析。

2.血液培养:抽取患者静脉血进行细菌培养,分离布鲁氏菌是确诊的金标准。急性期阳性率较高,慢性期可能需多次采样。培养周期较长,通常需5-7天,特殊培养基可提高检出率。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感染,需结合其他检查。

3.骨髓培养:对血液培养阴性的慢性患者,骨髓培养更具优势。骨髓中细菌存活时间较长,检出率高于血液培养。操作需严格无菌,穿刺后可能伴有短暂局部疼痛,总体安全性较高。

4.PCR检测: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扩增布鲁氏菌特异性基因片段,快速且特异性强。适用于早期诊断,尤其对抗体未产生的窗口期患者。样本可为血液、关节液或组织,需注意避免污染导致假阳性。

5.影像学检查:超声或X线等用于评估并发症,如肝脾肿大、骨关节病变或脊柱炎。影像表现无特异性,需结合实验室结果判断。对疑似心内膜炎或脑膜炎者,需进一步进行CT或核磁检查。

诊断过程中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避免样本污染。不同检查方法各有优劣,联合应用可提高准确性。急性期以血清学和培养为主,慢性期建议多方法结合。患者出现发热、多汗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