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布鲁氏菌病怎样检查

2025.08.27 08:31

布鲁氏菌病的检查方法包括血清学检测、血培养、骨髓培养、PCR技术、影像学检查。具体分析如下:

1.血清学检测:血清学检测是诊断布鲁氏菌病最常用的方法,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特异性抗体来判断感染情况。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试管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管凝集试验抗体效价达到一定水平可确诊,补体结合试验特异性较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灵敏度较好,适合早期筛查。血清学检测操作简便,但可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2.血培养:血培养是从患者血液中分离布鲁氏菌的直接证据,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采集患者急性期血液,接种于特殊培养基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数天至数周。阳性结果可确诊,但培养周期较长,且阳性率受病程、抗生素使用等因素影响。为提高检出率,建议在发热期多次采血,并采用自动化培养系统缩短检测时间。

3.骨髓培养:骨髓培养适用于血培养阴性但高度怀疑布鲁氏菌病的患者。骨髓中布鲁氏菌含量较高,培养阳性率优于血培养。操作时需无菌穿刺抽取骨髓液,接种培养并观察菌落生长。骨髓培养特异性强,但属于有创检查,患者接受度较低,通常作为血培养的补充手段。

4.PCR技术:PCR技术通过扩增布鲁氏菌特异性基因片段实现快速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在感染早期检出病原体。该方法适用于血液、骨髓、关节液等多种样本,检测周期短,有助于早期诊断。但技术要求较高,需严格防止污染,且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尚未普及。

5.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主要用于评估布鲁氏菌病并发症,如骨关节病变、肝脾肿大等。X线可显示骨质破坏或关节间隙狭窄,超声检查可观察肝脾形态变化,CT或MRI对深部病灶显示更清晰。影像学检查不能直接确诊,但可为病情评估和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检查前需告知医生近期用药史,避免抗生素影响结果。急性期采血可提高培养阳性率,慢性患者建议联合多种检测方法。影像学检查需根据症状选择合适项目,减少不必要的辐射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