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脑梗死核磁表现

2025.09.11 19:33

脑梗死核磁表现为局灶性长T1长T2信号、弥散加权成像高信号、表观弥散系数低信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高信号、磁敏感加权成像显示出血转化。具体分析如下:

1.局灶性长T1长T2信号:脑梗死区域在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反映组织水肿及坏死。缺血导致细胞毒性水肿,自由水增加,T2弛豫时间延长。急性期T1信号降低不明显,亚急性期逐渐显著。慢性期软化灶形成,信号接近脑脊液。

2.弥散加权成像高信号:弥散受限是脑梗死超早期特征,细胞毒性水肿使水分子扩散受限。高信号在发病后数分钟即可出现,24-48小时最明显。假阴性见于小梗死或脑干病灶,需结合临床。

3.表观弥散系数低信号:表观弥散系数图显示梗死区信号降低,反映水分子扩散能力下降。急性期数值常低于600×10^-6mm²/s,与对侧差异超过30%有诊断意义。随时间推移逐渐假性正常化。

4.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高信号:该序列抑制脑脊液信号,突出显示梗死灶。急性期可见血管高信号影,亚急性期病灶边界清晰。对皮质及小病灶敏感,可鉴别陈旧性梗死与周围脑脊液。

5.磁敏感加权成像显示出血转化:出血转化表现为低信号,提示红细胞内脱氧血红蛋白沉积。多见于大面积梗死或溶栓后,梯度回波序列敏感性更高。微量出血需与钙化鉴别。

影像学检查需结合发病时间窗选择序列,超急性期优先采用弥散加权成像。注意伪影干扰,后颅窝病变需薄层扫描。对比增强扫描适用于亚急性期,但非必需。临床症状与影像不符时建议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