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小脑梗塞是指什么

2025.09.11 17:28

小脑梗塞是指由于小脑供血动脉阻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小脑作为协调运动、维持平衡的重要脑区,一旦发生梗塞,可能引发共济失调、眩晕、恶心呕吐等典型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该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与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密切相关。

小脑梗塞的病理机制主要为血栓形成或栓塞导致血管闭塞。椎-基底动脉系统是小脑的主要供血来源,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心源性栓子脱落时,易引发后循环缺血。临床表现为突发性眩晕伴视物旋转、步态不稳如醉酒状,部分病例出现构音障碍或眼球震颤。影像学检查中,头颅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可早期显示高信号病灶,CT在发病24小时后逐渐显现低密度影。治疗需争分夺秒,静脉溶栓时间窗为4.5小时内,血管内取栓可延长至24小时。同时需控制血压血糖,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再发。

预防小脑梗塞需重视基础疾病管理,定期监测血压血脂。急性期避免头部剧烈活动,防止跌倒引发二次伤害。康复期应循序渐进进行平衡训练,言语障碍者需早期介入语言康复。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需定期检查凝血功能,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出现新发头痛或症状加重需立即就医,警惕脑水肿或脑疝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