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红 副主任医师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哪些中医方法可以治疗肌肉萎缩

2025.09.02 16:43

中医治疗肌肉萎缩主要通过调理气血、补益肝肾、疏通经络等方法改善症状。针对不同病因和体质,采用中药、针灸、推拿、食疗等综合手段,旨在恢复肌肉功能,延缓病情发展。

中医认为肌肉萎缩与脾、肝、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脾主肌肉,脾气虚弱则肌肉失养;肝主筋,肝血不足则筋脉失润;肾主骨生髓,肾精亏虚则骨骼肌肉无力。中药常用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等方剂健脾益气、滋补肝肾。针灸选取足三里、阳陵泉、肾俞等穴位,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肌肉营养。推拿通过手法刺激经络,缓解肌肉僵硬,改善局部循环。食疗推荐山药、红枣、黑芝麻等食材,辅助调养脾胃和肝肾。

治疗肌肉萎缩需结合具体病因,避免盲目进补或过度锻炼。长期卧床者需预防褥疮和关节挛缩,适当进行被动活动。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避免神经病变加重肌肉萎缩。治疗期间应定期复诊,根据体质变化调整方案。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生冷油腻,以免损伤脾胃。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虑抑郁影响气血运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疗效,但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