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大量羊水吸入的预防

2025.09.29 15:54

大量羊水吸入的预防包括加强产前检查及时发现胎儿异常、分娩过程中避免过度使用催产素、正确处理胎儿窘迫减少缺氧风险、分娩后及时清理新生儿呼吸道、对高危产妇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具体分析如下:

1.加强产前检查及时发现胎儿异常:产前检查能够评估胎儿发育情况及羊水量,通过超声监测可发现羊水过多或过少等异常。定期检查还能发现胎盘功能异常或胎儿宫内窘迫的早期迹象,及时干预可降低羊水吸入风险。对于存在妊娠高血压或糖尿病的孕妇,更需密切监测羊水性状及胎儿状态。

2.分娩过程中避免过度使用催产素:催产素可能引起宫缩过强或过频,导致胎儿宫内压力骤增,增加羊水吸入概率。合理控制催产素剂量及滴速,密切监测胎心变化,发现异常及时调整用药方案。自然分娩过程中应避免人为干预过早或过强,确保宫缩与胎儿耐受能力匹配。

3.正确处理胎儿窘迫减少缺氧风险:胎儿窘迫时易出现喘息样呼吸,导致羊水吸入肺部。发现胎心异常需立即采取吸氧、改变体位等措施,必要时尽快结束分娩。避免产程过长造成胎儿持续性缺氧,分娩过程中持续监测胎心及宫缩情况。

4.分娩后及时清理新生儿呼吸道:胎儿娩出后立即用吸痰管清除口鼻分泌物,尤其对存在胎粪污染者需彻底清理气道。保持新生儿头低位便于羊水流出,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吸引。早产儿或窒息新生儿更需优先处理呼吸道,避免羊水残留引发肺炎。

5.对高危产妇提前做好应急预案:针对羊水过多、胎盘早剥或妊娠并发症者,分娩前需制定详细处理方案。准备负压吸引器及气管插管设备,确保抢救人员到位。多胎妊娠或臀位分娩时需警惕羊水吸入,提前评估风险并做好器械与药物准备。

分娩过程中需保持冷静,避免慌乱操作增加胎儿风险。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急救流程,确保设备处于备用状态。密切观察产妇及胎儿体征变化,发现异常立即采取针对性措施。产后需持续关注新生儿呼吸状况,必要时转入监护室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