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峥嵘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骨科

脚踝韧带损伤会导致崴脚吗

2025.08.01 15:56

脚踝韧带损伤确实会导致崴脚。崴脚通常是指脚踝在运动或行走时因外力作用而发生的扭伤,韧带损伤是崴脚的主要原因之一。当脚踝的韧带受到过度拉伸或撕裂时,便会导致关节的不稳定,进而引发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等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脚踝韧带损伤的发生通常与运动、行走不当或意外跌倒有关。运动时,尤其是在进行跑步、跳跃或快速变向等高强度活动时,脚踝承受的压力增大,容易导致韧带的损伤。此类损伤的严重程度各异,从轻微的拉伤到完全撕裂都有可能。轻微的韧带损伤可能只会引起轻微的不适,而严重的损伤则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甚至手术治疗。受伤后,脚踝的稳定性会受到影响,可能导致再次崴脚的风险增加。及时的诊断和适当的治疗对恢复至关重要。

在处理脚踝韧带损伤时,首先应注意休息,避免继续施加压力于受伤部位。可以采取冰敷的方式来减轻肿胀和疼痛,通常建议每次冰敷15到20分钟,每隔一段时间重复进行。抬高受伤的脚踝也有助于减轻肿胀。若疼痛严重或肿胀持续不退,建议寻求专业医疗帮助,以便进行详细检查和评估。物理治疗在恢复过程中也起到重要作用,通过专业的康复训练,可以增强脚踝周围的肌肉力量,提高韧带的稳定性,降低再次受伤的风险。在日常生活中,穿着合适的鞋子,避免在不平坦的地面上行走,都是预防崴脚的重要措施。保持适当的运动强度和技巧,增强脚踝的灵活性和力量,有助于减少韧带损伤的发生。关注脚踝的健康,及时处理损伤,才能有效预防崴脚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