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房间隔缺损的分类有哪些

2025.09.08 17:11

房间隔缺损可分为继发孔型、原发孔型、静脉窦型、冠状窦型、共同心房型。具体分析如下:

1.继发孔型:继发孔型是最常见的类型,缺损位于卵圆窝区域,占所有房间隔缺损的70%以上。卵圆窝组织发育不全或吸收过度导致缺损,通常单独存在,少数合并其他心脏畸形。缺损大小不一,小者可能自行闭合,大者需手术干预。血流动力学改变主要表现为左向右分流,长期可能导致肺动脉高压。

2.原发孔型:原发孔型属于心内膜垫缺损的一部分,缺损位于房间隔下部,靠近房室瓣。常合并二尖瓣或三尖瓣裂缺,导致房室瓣反流。血流动力学影响较继发孔型更显著,易早期出现心力衰竭症状。诊断需结合超声心动图明确缺损范围及瓣膜情况,手术修复需同期处理瓣膜问题。

3.静脉窦型:静脉窦型缺损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入口附近,常合并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上腔型多见,缺损靠近上腔静脉与右心房连接处。由于位置特殊,易被漏诊,需通过多切面超声或心导管检查确认。手术需注意避免损伤窦房结,防止术后心律失常。

4.冠状窦型:冠状窦型罕见,缺损位于冠状窦与左心房之间,常合并冠状窦顶壁缺如。血流从左心房经冠状窦流入右心房,易被误诊为其他类型。诊断依赖经食管超声或心血管造影,手术需修补冠状窦壁并避免损伤邻近传导系统。

5.共同心房型:共同心房型为最严重类型,房间隔完全缺失或仅残留少量边缘,形成单心房。常合并复杂心脏畸形,如房室瓣畸形或大血管异常。血流动力学紊乱明显,左右心血液完全混合,患儿早期出现紫绀和心力衰竭。手术需重建房间隔并同期处理合并畸形,预后较差。

房间隔缺损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听诊杂音及影像学检查,不同类型处理策略差异显著。小缺损可能无需治疗,但大缺损或合并畸形者应尽早干预,避免肺动脉高压等并发症。术后需定期随访,监测心脏功能及残余分流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