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昌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2025.08.11 14:17

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包括意识障碍、行为性格改变、扑翼样震颤、神经肌肉异常、肝臭。具体分析如下:

1.意识障碍:肝性脑病早期可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嗜睡、昏睡甚至昏迷。意识障碍的程度与血氨水平升高相关,氨对脑细胞的毒性作用干扰能量代谢,导致神经功能抑制。部分患者呈现昼夜颠倒的睡眠规律,白天昏睡而夜间躁动。严重时出现定向力丧失,无法辨认时间、地点或人物。

2.行为性格改变:患者常出现情绪波动、易激惹或淡漠寡言,可能伴有幼稚行为或不合逻辑的言行。部分表现为欣快感,但更多见焦虑抑郁状态。这些变化源于毒性物质对大脑边缘系统的损害,影响情绪调节中枢。家属常主诉患者像变了一个人,需与精神疾病鉴别。

3.扑翼样震颤:特征性体征为患者双臂平举时出现手腕急促屈伸动作,类似鸟翼拍打。此现象由基底节功能障碍引起,与γ-氨基丁酸受体活性增强有关。震颤在疲劳或紧张时加重,睡眠时消失。检查时需保持患者手臂伸展,轻微震颤可通过手部负重诱发。

4.神经肌肉异常:常见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晚期可能出现痉挛性瘫痪。部分患者伴随构音障碍、吞咽困难或共济失调。这些症状与锰沉积、氧化应激损伤基底神经节及小脑有关。肌电图可显示运动神经元兴奋性增高,但需排除其他代谢性脑病。

5.肝臭:患者呼出气体带有特殊霉烂味或甜腥味,源于硫醇类物质经肺部排出。此类物质由肠道细菌代谢含硫氨基酸产生,肝功能衰竭时无法分解。肝臭程度与病情严重性相关,可作为临床观察指标之一。

肝性脑病需与脑血管意外、中毒等疾病鉴别,避免漏诊误诊。监测血氨水平有助于评估疗效,但需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限制蛋白质摄入可减少氨生成,乳果糖等药物能促进毒素排泄。及时发现并处理诱因如感染、消化道出血至关重要,防止病情急剧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