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狂犬病的治疗原则及主要措施

2025.09.25 16:46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一旦发病几乎100%致命,因此治疗原则以预防为主,暴露后及时处理是关键。主要措施包括伤口处理、疫苗接种和被动免疫,旨在阻止病毒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狂犬病治疗的核心在于暴露后预防PEP。伤口处理是首要步骤,需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至少15分钟,再用碘伏或酒精消毒,尽可能减少病毒残留。随后根据暴露等级决定是否接种疫苗和注射被动免疫制剂。狂犬病疫苗需全程规范接种,通常采用5针法或2-1-1程序,确保产生足够抗体。对于Ⅲ级暴露或免疫功能低下者,还需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RIG,以中和病毒。若患者已出现临床症状,则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包括镇静、控制痉挛、维持呼吸和循环功能,但效果有限。

注意事项包括严格区分暴露等级,避免遗漏高风险伤口;疫苗接种需按时完成,延迟可能影响效果。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同样适用PEP,不可因顾虑而延误。暴露前预防适用于高风险职业者。需警惕狂犬病潜伏期差异,及时就医至关重要。野生动物和未接种疫苗的犬猫是主要传染源,避免接触可降低风险。全球范围内,规范暴露后处置可有效预防狂犬病死亡,但彻底消除需加强动物免疫和公共卫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