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白喉杆菌引起什么血症

2025.08.27 08:30

白喉杆菌可引起毒血症、脓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具体分析如下:

1.毒血症:白喉杆菌产生的强烈外毒素进入血液后引发全身中毒反应,毒素主要损害心肌及周围神经,临床表现为高热、乏力、面色苍白等,严重时出现心律失常或瘫痪。毒素与细胞结合后难以清除,需尽早使用抗毒素中和。

2.脓毒血症:细菌侵入血液并大量繁殖,伴随化脓性感染灶扩散,常见于合并皮肤或呼吸道继发感染。症状包括寒战、持续性高热及多器官衰竭,需联合抗生素与支持治疗控制感染源。

3.菌血症:白喉杆菌短暂进入血液循环但未持续增殖,可能无明显症状或仅表现为一过性发热。若免疫功能低下,菌血症可能进展为更严重的血行感染,需密切监测血培养结果。

4.败血症:细菌在血液中大量生长并释放内毒素,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表现为血压骤降、呼吸急促及意识障碍。病情凶险,需紧急扩容并使用广谱抗生素阻断毒素效应。

5.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毒素或感染导致凝血系统异常激活,形成广泛微血栓的同时消耗凝血因子,引发出血倾向与器官缺血。典型症状为皮肤瘀斑、呕血或尿血,需补充凝血物质并治疗原发病。

治疗过程中需严格隔离患者,避免接触呼吸道分泌物。早期识别症状并干预是关键,延误可能导致不可逆器官损伤。根据临床分型选择抗毒素或抗生素,同时监测心电与凝血功能。康复期需评估神经与心肌恢复情况,部分病例遗留后遗症需长期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