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卫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慢性肝炎的概述

2024.11.20 19:44

慢性肝炎是指由不同病因引起的、病程至少持续超过6个月的肝脏坏死和炎症,如感染肝炎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等、长期饮酒、服用肝毒性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慢性肝炎的发生往往是一个较为复杂和长期的过程。当肝脏持续受到各种致病因素的损害时,肝细胞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症、坏死以及纤维化等病理改变。患者可能会有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肝区不适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黄疸、肝掌、蜘蛛痣等表现。随着病情的进展,肝脏的结构和功能逐渐受到严重影响,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对于慢性肝炎,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至关重要。临床上需要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全面的体格检查、血液生化检查、病毒学检测以及影像学检查等来明确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法则根据具体病因而异,如抗病毒治疗、戒酒、停止使用肝毒性药物、免疫调节治疗等,同时还需要注意休息、合理饮食、避免劳累和预防感染等,以改善肝脏功能、延缓病情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和监测,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慢性肝炎是一类需要高度重视和积极应对的疾病,通过综合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