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彬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唐筛染色体是什么

2025.04.16 11:03

唐筛染色体是指通过唐氏筛查检测胎儿染色体异常的一种医学检查方法。唐氏筛查主要用于评估胎儿是否存在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特别是21号染色体三体综合征唐氏综合征、18号染色体三体综合征爱德华氏综合征和13号染色体三体综合征帕陶氏综合征。这些染色体异常可能导致胎儿发育迟缓、智力障碍以及其他严重的健康问题。唐筛染色体检查通过分析孕妇血液中的特定生化标志物,结合孕妇年龄、体重、孕周等因素,综合评估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风险。

唐筛染色体检查通常在孕妇怀孕的第11至14周进行,属于产前筛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检查方法包括血清学筛查和超声检查。血清学筛查通过检测孕妇血液中的甲胎蛋白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游离雌三醇uE3等标志物,评估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风险。超声检查则通过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NT等指标,进一步辅助判断。唐筛染色体检查的结果以风险值的形式呈现,若风险值高于设定的截断值,建议进一步进行无创产前检测NIPT或羊水穿刺等确诊检查。

进行唐筛染色体检查时,需注意检查的准确性和局限性。唐筛染色体检查属于筛查性质,并非确诊手段,其结果仅能提示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风险高低,不能作为最终诊断依据。检查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孕妇年龄、孕周、体重、种族等,因此需结合临床情况综合判断。对于高风险孕妇,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进一步的产前诊断,以明确胎儿染色体状况。唐筛染色体检查应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确保检查过程的规范性和结果的可靠性。孕妇在检查前应充分了解检查的目的、方法和可能的风险,与医生充分沟通,做出知情选择。